昨日,在世界机器人大会KOB全球机器人格斗赛上,两台参赛机器人发生剧烈碰撞。
如果机器人之间展开“交火”,比赛的精彩程度和激烈程度丝毫不逊于人类的体育竞赛——前来观看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的观众一定对此深有体会。昨天,机器人大会全球机器人格斗赛、脑控机器人赛等比赛项目进入了高潮。无论是刀光剑影、装甲车闪躲迎撞,还是斗智斗勇、默默取胜,机器人在赛场上频频“厮杀”,让人大饱眼福,让观众们激动不已。
最热情
铠甲碰撞“点燃”全场
“妈妈,我想看机器人‘打斗’!”上午9点,在亦创国际会展中心D馆,一名小孩在机器人格斗展区前走不动了,他的一句话引得周围人哈哈大笑。距离KOB全球机器人格斗大赛还有一个半小时,这里聚集的人越来越多。现场播放的机器人格斗比赛视频片段,让不少观众看得入迷。
比赛昨日进入关键的淘汰赛阶段,最终决出16强。首场比赛颇有看点:在全封闭的比赛舱内,一方是小巧灵活的机器人“毒蛇”,用前侧旋转装置猛击对手;另一方是轮胎巨大的“铁公鸡”,用机械臂“啄”对手。
“双方都准备好了吗?比赛开始!”主持人一声令下,久违的观众席顿时安静下来,屏住呼吸。观众席上一百多个座位上坐满了观众,甚至有人靠在比赛舱旁边的防弹玻璃上观看。
地面上布满了电锯轮、坑洞、障碍物等陷阱,机器人不仅要及时躲避热血足球怎么守门,还要在3分钟之内击败对手。比赛一开始,双方机器人都处于试训阶段,“毒蛇”先发制人,吐出高速旋转的铁心,快速接近对手。“抠门”立刻踉踉跄跄,观众席中传来一片惊呼声。稳住位置后的“抠门”毫不示弱,挥舞机械臂随意击打对手,甚至碾过对手。一瞬间,装甲的激烈碰撞产生了一阵阵火花,让不少观众目瞪口呆。
选手区,操作遥控器的选手们紧张地操作着,队友则根据场上情况随时提供战术参考。比赛跌宕起伏,“铁公鸡”最终险胜,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不断。
最“烧脑”
一场以“思想”为主题的无声竞赛
在另一个展厅里,BCI(脑机接口技术)脑控机器人大赛正在上演一场无声的较量。
电脑屏幕上,36个字母整齐排列,中间有闪烁的白色条纹和红色的边框作为干扰,屏幕前的选手目光一动不动地盯着其中一个字母。
在随机字母拼写项目中,选手戴上能感应脑电波的头盔,盯着屏幕上的字母,电脑根据脑电波的变化,打出想要的字母。
“只有高度集中精力,才能打字又快又准。”现场技术人员说:“任何一个不小心的分心,都有可能打错字母。”
“我们希望通过比赛推动脑控技术向医疗健康、医疗康复等应用领域发展,帮助重度运动障碍患者实现与外界沟通交流的能力。”赛事工作人员介绍,本次脑控机器人大赛主题为“助力残疾人康复”,比赛共设脑控打字、运动想象、脑控成果展示、任务征集四个项目热血足球怎么守门,大赛官方公布的比赛数据将作为我国现阶段脑机接口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并全程保留记录。
最实用
他在端盘子或倒水时比人类更稳定
在包容性机器人挑战赛上,北京理工大学的展台被观众紧紧围住。机器人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由不同形状零件拼成的木块,它伸出双手,灵活地拆装。身为“服务员”,机器人一点也不含糊,不仅能轻松地往杯子里倒水,还能稳稳地端着盘子热血足球怎么守门,盘子上笔直叠放的六块小木块几乎一动不动。
什么是“共担机器人”?工作人员介绍说,它是一种能够与工作环境、人和其他机器人自然互动的机器人,同时能够自主适应复杂的动态环境,协同工作。在抗震救灾等复杂场景中,共担机器人便能大显身手。
比赛现场,模拟废墟场地,机器人穿梭于瓦砾之间,执行指定的“搜救”任务;在另一处“智能工厂”装配现场,考验机器人的装配作业能力,完成柔性控制、双臂协调、自主避障、安全作业等高难度任务。
最年轻的:
年轻球员参加“世界杯”
青少年设计大赛现场成为了小选手们欢乐的海洋。
“嘟”,随着一声哨响,一场3V3的足球赛开始了。在电脑的控制下,6台机器人精准捕捉到场上足球的轨迹,并做出相应的调整。防守与对抗,眼看着“足球”直奔球门,“守门员”跃起,做出精彩的解围。“拿住球!”“注意球门!”场下的教练也坐不住了,站起来大声指令。小球员们全神贯注地操作电脑,他们的用心与认真,让观赛的家长们不时拍照留念。
相比足球比赛的热闹,旁边的任务赛就安静了许多。小选手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机器人,目光一刻也不敢移开,双手也从未停下,不断微调着机器人的位置和速度。越过障碍物、推动对应的数字木块、从狭小的空间里取出木块……大部分小选手一气呵成。完成任务后,有的选手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跳起来和教练击掌。
据了解,今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机器人大赛分为脑控、包容性机器人、青少年机器人设计、机器人格斗等项目。经过全国各大赛区数月的严格选拔,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多支参赛队伍、4万多位选手脱颖而出,将在北京同台竞技,展示作品和前沿技术。本周末,机器人大会各项赛事的最终冠军将决出。(记者何冠新 记者潘福达 实习生吴家康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