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剪桐杯青少年足球争霸赛:社会力量与民间资本的深度合作,助力青少年足球发展

  • 时间:2024年06月26日 12:59|
  • 来源:足球直播吧

比赛现场充满仪式感

刚刚落下帷幕的2023建通杯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共有来自全省各市及河北等外省的40支球队、490名球员参赛。仪式感是建通杯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比如当晚举行的开幕式,灯光璀璨,大屏幕上播放着精彩的足球视频,各队小球员挥舞着队旗踏上赛场,在庄严的赛前仪式中体验到十足的参与感。

“青少年足球比赛就应该营造这样庄严的仪式感,也许孩子们会忘记场上的比分,但这样的开幕式足球赛事,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临汾牧尚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主教练王晨吉说。太原传奇明星俱乐部负责人赵峰说:“现在的孩子,能参加这么好的比赛,真的太幸运了,这是我们儿时的梦想。”

吕梁星瑞俱乐部小将任子涵赛后激动地打电话回家:“妈妈,我参加了太原的建通杯,很多朋友给我过生日,今天比赛中我还进了一个球!”这粒进球,堪称是任子涵送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而今年的建通杯比赛也将令他终身难忘。

据了解,建通杯自2019年创办以来足球赛事,已吸引超过240家俱乐部、近6000名参赛者。通过不断发展,建通杯在国内青少年赛事中已具备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得到官方组织和参赛俱乐部的高度认可,也成为深受青少年球员和家长喜爱的足球赛事

为打造高品质青少年足球赛事,2023年建通杯将拓展升级为系列赛事,包括5月份的“大赛”和夏季的“锦标赛”。

“建通杯”的由来有一段故事

在建通杯青少年足球锦标赛颁奖仪式上,云纹图案优美、光泽闪耀的奖杯令人印象深刻,小球员们对此爱不释手。据了解,这座奖杯由赛事主办方邀请上海设计师设计定制,包括赛徽等,设计灵感来源于山西博物馆馆藏镇馆之宝——“晋侯鸟尊”,将鸟尊图案元素与足球造型相结合,简洁、清晰、别具一格。

不仅奖杯带有历史色彩,建通杯的名称也有属于山西文化的故事。“为了打造山西自己的足球运动品牌,我们花了不少功夫,查找了很多历史资料,最终选择了‘建通凤帝’这个历史故事,确定了建通杯的名称。这让比赛既充满历史厚重感,又赋予了比赛鲜明的文化色彩。”建通杯赛事总监闫涛说。

据了解,建通杯青少年足球系列赛是由社会力量主办、山西金球星足球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地方足球赛事,赛事宗旨是“为山西足球助力、添彩”。赛事核心成员具备专业的赛事执行能力,拥有丰富的国家级、省级赛事经验,裁判员队伍持有国家二级以上裁判员证书。在历届比赛中,队伍还吸引了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华北大学、山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大同大学、吕梁学院等高校大学生参赛,共同助力品牌赛事。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发生三年来,该项活动从未中断,以特有的热爱与坚持,为当地青少年足球爱好者提供了继续训练的机会。

精心打造本地活动品牌

近年来,经过不断发展,建通杯青少年足球系列赛在行业青少年赛事中已具备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得到了官方组织机构、参赛俱乐部及青少年足球爱好者的高度认可。

建通杯赛事总监闫涛在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通杯一方面为青少年足球爱好者提供展示和提升自我的平台,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传播山西文化。希望通过各地参赛球队的共同努力,推动“足球+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创新型足球赛事IP。

“从品牌建设的角度来说,建通杯是我们本土青少年足球赛事品牌,是由一个故事发展起来的,通过赛事让青少年了解山西文化,吸引周边省份俱乐部的球员参赛。”

据闫涛介绍,每届建通杯青少年足球赛,主办方都会给参赛教练员、队员发一本学习手册,里面有晋国历史上的成语典故、山西历史人物介绍、“建通奉帝”故事的由来等。“我们的比赛为期5天,除了我们省的队员,还有很多外省的队员和家长。我们计划抽出1天时间安排‘游学’活动,带大家参观晋祠、青龙古镇、山西博物馆等地,了解山西的文化历史。”闫涛说,这些计划因为疫情没能实施,今年终于可以实施了,“以后我们还会举办建通杯比赛或者邀请赛。”

据了解,建通杯比赛举办地山西足球训练基地曾是第二届青运会的比赛场地,除了强大的硬件,还有软件支撑。“我们的比赛离不开山西足协的技术指导,也离不开前两届比赛山西省全民健身中心的支持。”赛事承办方对此表示感谢。

山西省足协秘书长郭培东表示,国家早在2014年就放宽了赛事审批,鼓励各级各类社会力量自主举办体育赛事。“建通杯作为山西省区域性足球赛事,从只有十几支球队报名,到吸引省外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参赛,成功打造了一项青训俱乐部和年轻球员需要的赛事。”郭培东说,这样的赛事既接地气,又质量上乘,值得鼓励和支持。

全民健身的发展直接影响体育人口的培养足球赛事,而体育人口的增长又离不开青少年体育的发展。青少年体育无疑是体育发展的基础环节,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才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期待更多建通杯赛事的诞生,让体育的种子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播撒,同时借助赛事传播山西文化,让“体育+文旅”融合发展有更多模式。

山西晚报记者 李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