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甲联赛风格巨变,传控足球不再盛行,各队纷纷调整比赛风格

  • 时间:2024年06月30日 21:34|
  • 来源:足球直播吧

西甲球队球场_西甲联赛球场_球场西甲球队有哪些

但近两个赛季,西甲的风格却突然发生了180度大转变。2016年欧洲杯和2018年世界杯的惨痛淘汰让西班牙足球陷入了自我反思的阶段。天才球员的老化也让西班牙的传控足球只有控制而缺乏锋芒。再加上同样走传控路线的德国队在两届杯赛中空手而归。西甲球队也逐渐调整了踢法,密集、低位防守成为主流,固执的传控球队相继降级,功利保守的升班马球队往往能取得不俗的成绩。

后卫爱躺,防守强度五大联赛最高

判断一个联赛的整体风格是否具有攻击性,需要看参加联赛的球队在场上整体阵型的重心位置,以及防守队员参与进攻的程度。

上图是西甲各支球队在各个区域的防守动作比例,虚线右侧为对方半场。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到西甲球队球场,除了巴萨和埃瓦尔两支依然坚持传控球的球队外,其余西甲球队都更习惯在1/3半场构建防守。更深的防守阵型让前锋很难找到足够的进攻空间来创造射门机会。

18/19赛季结束后,欧洲数据公司也对欧洲五大联赛整体防守强度进行了分析。防守强度指的是对方控球时每分钟做出的逼抢动作次数,包括球队争抢球权的次数、抢断次数和拦截次数。下图是西甲球队的数据。

从图中可以看出,西甲球队的逼抢强度区间接近5.5-8.0,领先于英超的5.3-7.0、意甲的5.0-7.5、德甲的5.0-7.0和法甲的5.0-6.5。

随着低位防守和高频率逼抢的出现,西甲的进攻组织越来越不顺畅,同时防守球员前插次数的减少也损害了西甲球队的进攻能力。

上表展示了五大联赛边后卫在助攻方面的综合能力,在这份表格中,包括巴萨、皇马、马竞等球队的边后卫鲜有上榜,即便是近期表现不俗的塞维利亚边后卫雷吉隆,其整体数据也并不突出。

中场固化,工程师众多西甲球队球场,但缺乏创造力

为了保证后防的稳定,西甲球队在选择中场球员时,更多考虑球员的跑动、掩护和防守能力。在更常用的4231体系中,真正负责球队纵向传导的中场球员被大量裁撤。阵型中原本更为重要的攻击型中场/影子前锋位置也因中场球员的防守属性而被迫更多地回撤拿球。令人赏心悦目的传球和切入的减少,也让西甲联赛变得更加无趣。

关键传球是衡量一支球队进攻组织能力的核心数据,即使长时间控球,进球才是最终目的,如果不能给前锋提供足够的中场支援,传球创造射门机会,进球就会变得困难。

上图为本赛季五大联赛各球队场均关键传球统计排名,西甲前20名球队中,仅有皇马一队上榜,另一支西甲豪门巴塞罗那的数据为10.1次/场,排名第30位。

打破传统印象的是,意甲球队表现出色,占据榜单一半的份额,这也符合意大利球队近年来趋向快节奏、超前的战术风格。

前场和后场阵型带来的最直观的差异就是对手获得射门机会的难易程度。

由于西甲整体注重防守,更多具有防守属性的中场球员获得出场时间,球队后防线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对手的射门机会也相对减少。不过意甲和西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五大联赛丢球数统计中,西甲仅有两支球队上榜,整个联赛的防守能力已经超越了意甲和英超。

前锋趋向于支点型,锋线逐渐厚实。

后卫对中场的支援减少,中场更加注重保护防守,必然导致球队进攻组织能力减弱。为了帮助中场顺利推进进攻,后撤支点组织型中锋在西甲大行其道。从转会市场上的消息可以看出,巴萨和皇马都急需一名能成为前场支点的球员。

以皇马的战术板为例(具体人员会变,但战术体系不太可能变),齐达内对于中场的选择,更倾向于攻防平衡西甲球队球场,或者说控制。

这样安排的后果是球队中场缺乏向前的创造力,前锋需要回撤帮助中场解决问题。但前锋回撤后,禁区内没有足够的人来进球,就需要中场频繁插入禁区捕捉机会。这样的进攻场景似乎在巴萨也存在。

突破型中场、组织型中锋,这些看似花哨的名字其实是西甲的悲哀。球队需要能向前冲的突破型中场,因为前锋无法对付对方的后卫,球队需要组织型中锋,因为中场的创造力被削弱。看似互补实则让球员丧失了“职业能力”。

在五大联赛的“前锋”统计中,西甲(红色)的前锋数量在增加,不亚于英超(紫色)。这说明西甲中场的进攻组织越来越粗糙:射手型前锋没有中场的支援很难移动,技术型前锋缺少前场节奏一致的球员接应;相反,支点型前锋受益于体系要求,速度型前锋接长传跑动如鱼得水。西甲已经从技术+精准向高度+速度转型。

结论

很多球迷难以理解,西甲是近十年来欧洲足坛从成绩上看最成功的联赛,却始终难以取代英超成为观看人数最多的联赛,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西甲球队盲目遵循风格体系。

从集体传控到如今的集体保守,百家争鸣的局面让外界很难对每支球队形成定型。另一方面,英超球队都坚守自己固有的战术风格,会让喜欢某种风格的球迷产生认同感。西甲如果想真正超越英超,除了买球星、改变比赛时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