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公示贵州人和转让并更名北京人和,球队历经多次搬迁与更名

  • 时间:2024年07月07日 09:14|
  • 来源:足球直播吧

上海中远足球俱乐部名单_上海中远足球俱乐部_上海中远足球人员

2016年1月6日上海中远足球俱乐部,足协发布“贵州人和转让更名为北京人和”的公告。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北京)24日公布的信息,原贵州人和俱乐部已更名为北京人和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主场设在丰台体育中心。

2012年1月,球队宣布迁至贵阳,更名为贵州人和足球俱乐部国酒茅台足球队。2012年至2015年,贵州人和夺得中超联赛和足协杯第四名。2015赛季结束后,贵州人和降入中甲联赛。

2006年1月,上海国际足球俱乐部迁至西安,更名为陕西浐灞国际足球俱乐部。在陕西的这些年里,陕西浐灞国际足球俱乐部几经更名。在离开陕西之前,球队名称曾改为陕西人和商贸浐灞足球队。

中远汇力足球俱乐部成立于2000年,2003年更名为上海国际队,先后引进范志毅、申思、齐宏等著名球员,并夺得上届甲A联赛亚军

中国足球史上最后一次俱乐部跨籍转会“窗口”于1月10日关闭,然而有一支球队却在过去10年里搬迁3次,“流浪”了6000多公里。

这支被网友戏称为“人和流浪者”的球队,已完成最后一次搬迁。据新华社报道,近两个月来,中国足球三大职业联赛共有26家俱乐部涉及股权转让,其中7家涉及跨协会转让。

经过上一波搬迁,职业俱乐部是否能如中国足协期待的那样“落户”,还需时间检验。

昔日澳超亚军沦为流浪者

上海中远、陕西浐灞、贵州人和、北京人和,很难想象这些让人混淆的名字其实是同一支球队。随着2015年12月底贵州人和迁都北京的官方确认,新的北京人和足球俱乐部宣告成立。球队2006年从上海西迁陕西,2012年从陕西迁至贵阳,2016年从贵阳北迁北京。短短10年间,俱乐部三次搬迁,累计迁址距离近6000公里。

因此在社交网站上,这支曾经活跃于东西南北的球队,在球迷心中有一个更加生动的队名——人和流浪者。

北京人和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95年的上海浦东,期间俱乐部经历了多次股权转让,17次更名。中国职业联赛最老牌的球队之一,是如何在20多年的时间里沦为“流浪者”的?这支球队的一次次“流浪”,也成为中国职业俱乐部“搬迁史”最典型的缩影。

搬迁符合投资者的利益

2006年初,诞生于上海浦东的上海国际西迁陕西,当时球队在上海地区尚无法撼动申花的霸主地位,生存环境艰难。

曾经能在转会市场上用钱买到大牌球员的上海国际队,如今却沦为平民球队,甚至还拖欠工资。由于球队幕后老板徐泽贤在西安涉足房地产投资,而陕西愿意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政策解决国际队的生存问题,上海国际队最终选择西迁,更名为陕西浐灞队。

6年后,国际队从西安迁往贵阳。此前,球队的投资方已发生变化,徐泽贤的中远地产退出,由戴秀丽、戴永革兄妹俩掌舵的仁和集团接手。

考虑到人和集团的商业利益,在与当地政府产生分歧后,人和集团放弃了陕西这个黄金足球市场,把刚刚在西安扎根的球队迁到了贵州。当时人和的如意算盘很简单——陕西的支持力度已经大不如前,贵州茅台愿意给球队每年至少5000万元的赞助费,贵阳也给予球队各种政策支持,而人和集团还在贵阳拿下了一个商业项目。

今年年初,球队在人和俱乐部的主动要求下北迁,因为降级,按照合同规定,主赞助商茅台集团今后将不再提供巨额赞助资金,人和自然也没必要继续住在贵阳了。

而按照投资方人和集团的考虑,北京不仅是人和集团的总部所在地,更有大城市的先天优势,未来若球队再次转会,北京队的属性将远比贵州队更加抢手。

接受城市的捷径也会导致痛苦的后果

“过去十几年,很多俱乐部到某个地方寻求资金和政策支持,一旦上述条件不再存在,投资人就会去寻找新的赞助商,给人一种谁给奶喝谁就是妈妈的感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早报记者,“每次做出举动,似乎都有一大堆理由,背后都是利益二字,但却忽视了足球文化和社会公益的属性。”

当然,中国足球屡屡出现球队搬迁的现象,责任并不全在俱乐部身上,不少接收球队的城市也都走了捷径,想通过足球打造城市名片,却不愿意真正花时间从基层做起。

以陕西、贵阳为例,他们以优惠政策、降低各项费用等条件吸引球队,短时间内看似拥有顶级联赛球队,但当球队再次搬迁时上海中远足球俱乐部,却发现这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

职业联赛的参与者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参加,恰恰是近年来中国足球伪职业化的一个体现。

球员和球迷都是受害者

“我们不希望俱乐部搬迁,谁不想在家乡踢球呢?”一位经历过国际俱乐部西迁陕西的上海籍球员告诉晨报记者,“别说适应新环境、气候、饮食,就是照顾家人。在陕西,节假日很少坐飞机回来,有时候一天就要走,和孩子们在一起那么久,太辛苦了。”

谈及球队搬迁,该球员也颇为无奈,“有时候,生存可能是第一要务,如果连球队都没了,那什么都没有了,对球员的冲击很大。那时候我们还没有自由转会上海中远足球俱乐部,国内球员也没有现在这么稀缺,一旦俱乐部生存不下去,比如解散了,那么打官司、找球队,都会耽误不少时间。你这样想想,搬迁就好,至少还有球踢,对吧?”

球迷也是受害者。“我们理解俱乐部,但谁理解我们球迷?”国米离开上海后,国米球迷偶尔会自发或由俱乐部组织去西安看比赛。国米回上海比赛后,球迷们也会亲自去现场看球。

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很快就没有了下文。“我早就不再关注这支球队了,这已经跟我没什么关系了,球迷感情上的伤口会慢慢愈合,但最终受伤的还是中国足球。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也发生在了陕西、贵阳球迷身上,这难道不是巨大的讽刺吗?”

禁止跨地区转移并非万能药

2015年11月底,中国足协在西安举行的注册训练会议上表示,2016年1月10日之后,禁止职业俱乐部跨省市转会。

这一提议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被多次提及,支持者的理由是可以实现真正的属地化,让俱乐部和球队更有家的感觉,形成地域特色,有利于维护联赛的稳定、提升联赛形象。当然也有反对者认为,出台这样的规定有悖于足球的市场化、职业化。

相关内容也体现在足球改革方案中:鼓励地方创造条件,引导一批优秀俱乐部在足球基础较好、足球发展代表性、示范性强的城市相对稳定,避免因投资方变更而出现俱乐部在城市间频繁迁移、缺乏稳定支撑的现象,积极培育稳定的球迷群体和城市足球文化。

最终,在这次登记会议上,足协通过了禁止俱乐部转会异地的相关规定。但反对者的担忧也不容忽视,当前中国足球文化建设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投资方逐利的本质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一旦俱乐部无法生存,无法转会异地,就会面临解散。如何处理善后事宜,是中国足协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

■ 最后一波团队迁移

中甲联赛

● 贵州人迁入北京;

● 哈尔滨毅腾迁至浙江绍兴。

中乙联赛

● 广西龙贵达迁至江苏南通;

● 福建超越更名为江苏盐城鼎力,并迁至江苏盐城;

● 安徽力天搬迁更名为黑龙江漆明泉;

● 普洱万豪酒店迁至上海;

● 南京钱宝迁至成都。